【侨报记者萨萨7月10日报道】“‘80后’或成无养老金可领第一代”话题引发中国社会关注。近日,一篇建议中国青年一代尽早筹划养老否则无养老金可领的文章在社交网络热传,称中国养老金将在2035年耗尽结余。针对此说法,9日官方进行辟谣,称这是对中国养老制度理解不到位。
山西太原老年人街边聊天。(图片:中新社)
网传“80后”无养老金可领
近日,有题为《社科院报告: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 专家建议年轻人尽早筹划养老投资》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引用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称未来30年间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在勉强维持几年的正数后便开始加速跳水,赤字规模越来越大,到2035年将耗尽累计结余。
文章表示,如果按照退休年龄60岁来算,到2035年最早一批“80后”也只有55岁,没有到达退休年龄。也就是说,“80后”很有可能成为无养老金可领的第一代。
这篇文章吸引了众多人转发,许多“80后”对此表示不满,并称也要停止交“养老保险”。在中国社交媒体微博上,这篇文章下赞同数量最高的回复直呼“‘80后’成了最惨一代,现在的养老口号应变成‘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养老金运营面临压力
但事实到底如何?客观来说,目前中国养老金运营面临一定压力。
实际上,上述文章引用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在今年4月份就已发布,当时也激起了不少人的焦虑与讨论。这份报告称,养老金制度可持续性隐忧正在浮现,养老金入不敷出、两极分化的问题渐趋严重。
中国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末,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4.78万亿元(人民币 下同)。根据业内人士判断,这个结余并不低。不过,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数据显示,2018年末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是2.49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7.9%,其中65周岁以上1.67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9%。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的影响比较深,最主要的影响就是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简称人社部)数据透露,上个世纪90年代,大概是5个人养1个人,到2018年底已经下降到2.66养1个人。
简单来说,抚养比下降就意味着,缴钱的人少了,领钱的人多了,如果持续下去,不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会对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压力和挑战。通俗来说,就是养老金结余真的会耗完。
能保证养老金长期按时足额发放
不过,中国官方称早已针对此问题制定了应对措施。
9日,对于引发热议的“养老金2035年或将耗尽结余”问题人社部有关司室负责人表示,这是对养老保险制度理解不到位。
这位负责人称,对于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央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积极的、综合的、科学的应对措施,完全能够保证养老金的长期按时足额发放,完全能够保证制度的健康平稳运行。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人社部养老保险司司长聂明隽针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有明确解释。
在今年人社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中国养老保险应对老龄化压力,聂明隽明确,中国通过实施降低社保费率综合政策,做大养老保险的“蛋糕”,形成企业发展与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
聂明隽介绍,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就创建了战略储备基金,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基金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社保基金已有2万亿左右的战略储备,而且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已经启动。此外,各级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投入是逐年增加的。
“人社部对化解未来的支付风险是有准备的,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可以保证的。请广大的退休人员放心。”聂明隽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