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2018太湖文化旅游节闭幕式暨全域旅游目的地发展主题论坛举办。除了贯穿全年的太湖旅游节呈现的18个节事活动以及优质的旅游产品之外,环绕吴中太湖的多处“驿站”,让参会代表看到太湖旅游从量变到质变的轨迹。
吴中环太湖旅游资源虽丰富,却大多散而小,无法形成有效的品牌效应。分散的景区、景点各自为政,缺少一根主线将其串珠成链。如何将这些资源“聚沙成塔”,一直是吴中旅游重点研究的课题。吴中区规划建设了“驿站旅游”,为游客创造“驿站停歇、慢游太湖”的感觉
据《苏州环太湖驿站总体规划》,长达152.5公里的吴中环太湖风景路规划共建36个驿站,依据体量和功能分为3级:以太湖游客中心为一级服务的总站,以驿馆为二级服务分站,以驿站、驿亭为三级服务小站。同时,太湖驿站与各个旅游景点的游客中心进行联动,构建起一个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统分结合的环太湖旅游服务网络。
与传统游客服务中心相比,驿站体系更接地气、更灵活,每个驿馆、驿站、驿亭根据其地理位置、人流量、周边景点业态的不同,能够灵活地对服务功能进行调整。目前,吴中区环太湖已经有13个驿站,这些由太湖旅游集团打造的驿站串珠成链,构建起完善的公共骑游服务体系,已然成为环太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太湖旅游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太湖驿站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购物、休憩、观光、自行车租赁和维修以及饮水等综合服务,可以让游客在这里驻足停留、休闲游憩,拉长旅游产业链,助推太湖旅游向纵深发展。
小小的驿站,书写了太湖“慢旅游”的大文章。许多游客感叹:“慢下来,才能感悟到太湖的美。”
前不久,苏州吴中太湖旅游区5A级旅游景区在太湖游客中心挂牌。“不同于以往单一景点或主题景区,太湖旅游区是一个区域概念,除了覆盖东山景区外,还囊括了穹窿山和旺山,集聚了太湖山水和吴地文化最核心的区域和最精华的资源。”太湖旅游集团董事长周菊坤介绍,太湖旅游集团以市场需求为考量,进一步调优太湖驿站体系,形成了以太湖旅游小镇、民宿客栈和游船码头为主体的新布局,嘉兴,发展集公共服务、商业配套、水上旅游为一体的复合型“太湖驿站”旅游综合体。
如今,环太湖旅游逐渐告别了“小打小闹”,呈现出全域大旅游的发展态势。其中,东山驿站以东山游客中心为基础,配有文化主题餐厅、精品酒店、咖啡馆、太湖礼物店、摇橹船等服务功能与商业业态,同时推出夜游太湖、太湖船餐、悦活农乐园等休闲娱乐产品,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太湖旅游小镇综合体。光福渔港村地块将形成集精品酒店、渔人码头、渔俗文化、农耕体验、特色船餐、房车营地等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太湖驿站·金庭段,在延续东山段服务内容基础之上,新增了智慧骑行旅游APP系统和漫·太湖四季客栈两个项目,旨在打造骑游爱好者慢游太湖的智慧型给养站和体验型休憩地。香山“文旅商小镇”、金庭“健康生态小镇”、光福“工艺小镇”等特色定位,使度假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东山“影视小镇”、临湖“原乡园艺镇”、木渎 “千年古镇”、穹窿山“清幽智慧第一山”、甪直“神州水乡第一镇”等品牌进一步擦亮,文旅融合互动,加速形成布局合理、资源统筹、形态优化、各具特色的全域旅游发展“黄金地带”,有力推动吴中由苏州文旅大区向苏州文旅强区迈进。
“未来五年吴中区的旅游发展,应当是全域休闲度假的方式,以打造长三角湖滨度假与乡村休闲度假核心区域为阶段目标。”吴中区旅游局毛刚说,太湖驿站效应在不断发酵,必将助推乡村旅游在空间、形象、功能、产业等方面发挥独有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苏省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江苏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吴中环太湖驿站体系作为一种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模式被提出,并将在全省范围内探索推广。(周伟民)
责任编辑:caij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