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谷歌发出第一批公测邀请函,邀请用户体验其最新款“实时通讯协作”产品Google-Wave(谷歌波浪)。
用户们再也不用频繁切换窗口发送消息了,现在他们可以创建宛如一条条波浪的网页式文件,其他用户能够修改或添加即时评论,似乎邮件,维基百科,即时通讯及社交网络的各项功能都被Wave糅合一体了。
先前的回馈意见是肯定的,用户对公测邀请函也是需求旺盛的。(谷歌说他们的邀请仍在继续。)对于那些已经试用并喜欢此产品的用户来说,Wave的潜力仍然难以评估。现在的问题是讨论多集中与技术层面之上,而非其用户。
人力因素
英国巴斯大学研究计算机交际的心理学家莱昂·沃兹解释道:“我们需要知道,Wave如何让人们自由表达并了解他人在发送即时通讯时的想法。”
用Wave的设计者的话说,要不是几十年前便有了Email,那么“今天才发明的Email就该长这样了。”对此沃兹认为,Email与任何事物一样都只是社会协议罢了。
沃兹说道:“早先Email就像是非正式的备忘录,现在呢,Email的使用无处不在,而且也变得更加正式了。”尤其是那些机构组织,有意无意都在鼓励人们使用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Email。
那些将影响Wave未来发展的文化规范还有待形成。但基于人们对现有网络技术的应用,我们还是能预测一下Wave的前景。
时间小把戏
Wave最有可能改变人们交流方式的两个特性恰恰都与时间有关:1.用户能直观他人打字全过程,即便所输入内容过后被删除了;2.“回放”功能可以将好似滚滚波浪迎面扑来的所有操作及信息重放一遍。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研究计算机交际平台的苏珊·赫宁说,以往的研究表明,实时同步的即时通讯使得人们的交流更加随性。“而Wave体验堪比面对面交流,这就使得人们在交流时更要注意话语技巧了。”
直观的打字过程更加凸显了这一点,好在Wave也可以像Email一样不同步显示。赫宁说道:“两种交流方式之间的差异不会消失,精雕细琢的即时消息也还是可能的,但当另一个人在线时你们的交流会更加随意的。”用Wave进行交流的速度与风格将比使用Email更加丰富。
有待解释
沃兹补充道,与此同时,全新的回放功能也会有多种结果。一方面,它彰显了Wave信息的重要性,人们会保存收到的Email是因为在聊天或是发短信时一瞬即逝难以保留的情感重点也一并保存了。
赫宁解释道:与Email的快速分类却看不出具体操作时间相比“回放一组波浪式对话使得人们对一段关系的发展更加直观更加可靠”
回放功能也可以提升我们了解他人意图的能力,一种对我们的交流至关重要的“思维理论”能力。不同的交际方法提供了不同的 形成该模式的依据。因为Wave提供多种传送依据的方式,所以人们也更容易模拟他人思想。沃兹说: “观看Wave回放能帮助人们了解别人在想什么”
用户可控性
赫宁说:“用户可控性操作也能帮助减少使用Email交流会产生的误解,比方说,当人们把一句玩笑话当真时,你可以有多种方法澄清误会。”
沃兹指出,能够左右他人对你的妄加揣测也还是非常重要的。写Email时,别人看不到你斟酌词句的过程,当然也就猜不出你当时的想法。
只有当足够多的用户真正使用Wave交流时,我们才能看到人们对此反应如何。
赫宁说:“Wave的设计者也会有所控制,但他们也要静观用户使用情况的发展。” 沃兹同意道:“毕竟还是用户与机构组织决定将如何使用Wave。”